
机器人产业如何行稳致远?3月30日,2025中国(合肥)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合肥高新区中安创谷科技园举行,现场发布一揽子政策,设立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,从“政产学研金服用”等多方面助推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“拔节生长”。
本次大会由合肥市发展改革委主办,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(合肥)、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承办,安徽省机器人学会协办。
“6128”工程,为机器人装载“政策引擎”
大会现场重磅发布合肥市支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大政策举措——“6128”工程:计划在一年内开放60家整车配套企业供应链目录,为100家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与技术攻关支持,打通华为、讯飞两大多模态“智慧大脑”,实现行业标准统一,形成强大共性服务能力,并在8大应用场景加速落地。
合肥计划设立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,三年内投入20亿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,并提供每年1亿元专项补贴,全方位保障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国际化迈进。
签约金额65亿,一批项目“落地生花”
根植沃野,林木参天。大会现场,合肥市各县区、科大硅谷重点机器人项目集中签约,总签约金额超65亿元。一批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,进一步促进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成型,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瑶海区政府与乐聚机器人第二总部达成战略合作,将在技术研发、产业落地等方面深度携手;包河区政府与中鼎股份、零次方机器人、敬科机器人、迁移科技、九天画芯、灵童机器人等多家企业签约,整合各方资源,共同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;合肥高新区与聆动通用、容知日新、宇翼科技等企业完成签约,覆盖智能机器人研发、生产、应用等多个环节;蜀山区与云蛟科技企业签约;庐江县与翌视科技企业签约;科大硅谷与伯牙智能、如动科技、长航未来、中科灵犀、导向式全自动装卸车系统、泰兰特智能等企业签约。
“合肥有产业基础,有国家级的战略研发基地,也形成了比较好的产业链,随着多项政策的出台和大型企业的引入,我相信合肥在三五年左右会成为头部的创新产业化基地。”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、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表示。
机器人“炫技”,炫出产业链条
“我们的B2机器人已经在合肥火车站进行试点‘站岗’,能够代替警务人员进行现场巡检。”宇翼科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。从高举双手“打招呼”的人形机器人到四足、六足机器狗,从灵巧的机械手到精准模拟人类面部的表情头,现场十余家企业带来的近20款机器人成为合肥机器人产业链的“极致浓缩”。
大会汇聚华为、科大讯飞、江淮汽车、联想集团、阳光电源、乐聚机器人、众擎机器人、零次方机器人等一批头部企业,展现合肥逐步延伸的机器人产业链。
据了解,合肥目前拥有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56家,已经初步形成了“大脑-小脑-核心部组件-本体”的研发制造一体化格局。
围绕真实校园场景打造定制化科学教育机器人;依托骆岗公园打造机器人智慧伴游、机器人智能巡检、无人驾驶交通导览……合肥不断强化智能机器人的场景供给与开发,围绕文旅、教育、医疗、场馆科普、表演、公共安全等领域,深挖场景应用痛点,谋划集成式场景解决方案,推动智能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中先行先试。
“合肥整体创新氛围浓厚,在机器人等高新技术行业给予了人员、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,我们后续在合肥的产品落地也将更加多元、更加丰富。”众擎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张闪表示。
整合资源,凝聚起产业“万物生长”力量
打破壁垒、整合资源,推动技术创新与场景深度融合,大会联合发起成立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盟,在“融”的生态中,凝聚起机器人产业“万物生长”的力量。
该联盟由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(合肥)与国地共建中心、华为、科大讯飞、江淮汽车、联想集团、阳光电源、中科星驰、埃夫特、江淮中心、乐聚机器人、聆动通用、中科深谷、众擎机器人、敬科机器人、零次方等企业组建,通过联合研发、多元应用场景构建、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有力举措,开展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盟战略合作,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。
现场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,汇聚国内智能机器人领域权威专家、头部企业高管与行业领军人才,整合行业资源、企业优势,营造研发、制造、训练、测评、应用于一体的产业生态,全力推动技术攻关、成果转化与产业协作。加快央地合作、企业协同、场景创新、项目落地,密切国内外智能机器人领域交流合作,全面提升合肥智能机器人影响力。
“心谷联动”,“1+1>2”的共振
这次大会不仅是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,也是国先中心(合肥)首次携手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,以“心谷联动”共同推动产业创新与生态创新同频共振。
科大硅谷聚焦创新成果转化、创新企业孵化、创新产业催化、创新生态优化,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“试验田”、高科技产业发展的“高产田”,培育“创新雨林”。
国先中心(合肥)则承接国家重点改革任务,重点聚焦低空经济、人工智能、智能城市等领域,探索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让技术落地应用。
“科大硅谷是聚资源、搭平台,做的内容可以比喻为‘宽10米深1米’,而国先中心则是深耕,在特定领域内向下挖到‘深10米’,共同串联、延伸服务链条,切实解决企业落地生根过程中的诉求。”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董事长吴海龙表示。
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科技创新能力跃升,以国先中心(合肥)引领产业创新体系突破,以科大硅谷促进创新创业生态深入优化,合肥正加快构建以“两心一谷”为支撑的城市创新战略格局。
“合肥机器人企业数量不断增长,需要融合政府、企业、科研院所以及科技金融力量,打造融合生态,促进行业的加速发展。我们特别相信在‘机器人+’的时代,合肥能够交出一个新的答卷。”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表示。
来源:安徽园区招商网
展开